【资料图】
开学季临近,部分高校发放问卷,并按照学生的生活习惯、性格特点、兴趣爱好分配寝室,这些花式分法引发热议。
和“开盲盒”的分配方式相比,问卷调查、按需分配从学生角度出发,这种人性化举措值得肯定。毕竟物以类聚、人以群分,能与志同道合者成为室友,无疑是大学四年,乃至人生的一件幸事;即便爱好不同,但若能与生活习惯相近者成为室友,也能减少不必要的摩擦。
然而,如果寝室分配过于个性化,未必有利于学生发展。比如所谓的性格测试,其结果虽具有一定科学性,但显然不能完整、准确地刻画每个个体丰富的性格特征,更难以预测不同性格之人同处一室后会产生的化学反应。
这种分配方式既不准确,也无必要。须知参差多态,乃是幸福的本源。大学理应提倡学生走出舒适圈,和不同专业、不同年级、不同性格、不同爱好的同学打交道,从而扩展性格维度,丰富课余志趣,拓宽学术视野。因此,分配寝室时保留开盲盒的随机性、神秘感,才能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不同类型的同学,也有空间去探索更多层面的共同语言。
大学是学生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阶段。在这个阶段,除了教书育人外,大学更有责任让学生做好踏入社会的心理准备。当你走上工作岗位,必然会遇到性格、条件、能力各异的同事与上下级,这些人、这些经历,你无法精准筛选,只能接受、适应,进而找到与人相处之道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大学寝室分配更像是社会生活的提前模拟。无论结果是惊喜还是惊吓,你都必须打开这个盲盒。
四年的时光即将开启,未知的生活即将启幕,何不让你未来的室友,成为这四年里的第一只盲盒?
作者:孙欣祺
编辑:孙欣祺
责任编辑:杨健
*文汇独家稿件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